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媽媽的味道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【作者速寫】劉先昌,政戰學校二十三期影劇系,曾任陸光國劇隊長。

常言道,天下最美味的食物就是媽媽做的菜。這話真不假,由小到大,吃過食物無數,就是母親烹調食物的味道,別處找不到,長存記憶深處,永遠難忘!
 小時家中人口眾多,我排行老六,日子再苦,由爸媽及兄姐們頂著,我在無憂中成長。記憶中家裡不停在做吃的。譬如發麵做包子、饅頭、餃子、烙餅等,或是準備佐餐的小菜, 像豆豉、泡菜、衝菜等,畢竟十口之家,全要餵飽不是小事。
 高中時遠到桃園楊梅讀書,幾乎每天帶兩個飯盒上學。當時交通不發達,天不亮就起來準備,因沒時間吃早飯,所以這兩個飯盒包含了早餐、中餐。我們約五點多起來,而這時廚房裡熱氣騰騰,香氣四溢,飯盒早已裝好,就等我們放入書包,拔腿去趕車。
 飯盒中裝的是什麼菜呢?記憶中有一種醬,用豆干、番茄、肉末、豆瓣醬混炒,濃稠適中,吃起來既香又下飯,說不出的好味道,這種肉醬不同於酢醬麵的醬料,長大以後,我再也沒吃過,當年在家吃飯時,它不是一道正式菜餚,很少登上餐桌,似乎是專為帶飯特別烹製的,這種齒頰留香的滋味歷久難忘。
 媽媽自創一種炒辣椒。用香菜、辣椒、薑末等材料,用油快炒。滋味特殊,其中香菜的滋味特別突出,只要一聞即食指大動,胃口全開。外省菜遍佈全臺,屬於川、湘系列的辣炒我也吃了不少,但這一味炒法,絕無僅有,只有媽媽才做得出來。
 最讓我們難忘的就是媽媽做的包子。肉包大小適中, 一手即可盈握,皮薄Q彈而不黏牙。調味道地,醬油、鹽、麻油比例恰到好處,味道融入菜肉餡內,配上發麵程度恰好,蒸出來後肉香飄溢,餡與皮絕不沾黏。包子皮內側,沾了汁香,咬起來甚有口感,連塞幾個到肚裡仍覺不夠,非要吃到撐不下才會停止。在我成長後從未遇到類似滋味,只能在回憶中捕捉。
 記憶中,媽媽總是一人默默在廚房,揉麵糰, 麵皮,精細的分著麵糰份量,或做包子、蔥油餅,或做韭菜盒子,不一而足。其中最絕的是,她捨棄用麵棍皮的做法,而是將麵糰成一張特大薄皮,再用不繡鋼壺圓蓋逐一壓成皮,用來包水餃大小合一,而切剩餘的麵皮,自然就成了片儿湯的麵片,可見媽媽的生活智慧也非同凡響啊!
 兒時家中食指浩繁,僅靠爸爸一人薪水養家,著實不易。而母親在家就張羅吃的、洗衣、做副業,還要養雞養鴨。放學後我常跟著哥哥到田野找蝸牛,切碎後將肉拌到菜葉中餵鴨,這樣到過節時,我們就有豐盛的菜可吃。記得有一年除夕,全家圍爐,我一時興起數了一數,共十四道菜,中間還擺著一個銅爐火鍋,熱氣蒸騰,鍋內食材燒得滾燙,而母親永遠都是最後上桌,也不知她到底累不累?現在回想,她可能連一個安穩的覺都沒睡過。
 我很挑食,在家從不吃苦瓜。但高中畢業後進入軍校,在嚴格操練中自然特別想家。一天中午,四道菜中有一道苦瓜炒肉,我躊躇了一下,就伸出筷子夾起一片苦瓜放進嘴裡,這味道似乎讓我有了在家的感覺,我忍住尚未習慣的味道,接連又夾起苦瓜,嘴裡咀嚼著,我想家了……從此苦瓜成了我的家常菜,它讓我想起媽媽的味道,也治好了我的思鄉病。(點閱次數:575)